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智能 > VR

AI+助力法治中国 高新兴发布国内首个“云+端”智慧执法体系

VR 2019-07-04 10:39:52

来源:北极光科技   责任编辑:李琦

导语

7月3日,2019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“雪亮工程”成果展(简称北京政法展)在北京举行。

  国内物联网龙头企业高新兴科技集团以“IAA+助力平安中国”为主题,携智慧执法体系核心应用“两平台三中心”以及智能终端应用—业内最先进的公安执法办案、审讯一体机、执法视音频等智能设备亮相此次展会。现场还展示了5G巡逻机器人、5G综治立体云防系统、全球首次5G传输AR高清视频等“黑科技”。

1562203123279019126.jpg

  图/高新兴副总裁扈洪升现场发表演讲

  活动当天,高新兴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国首个基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“云+端“智慧执法体系,助力法治中国。发布会上,高新兴集团副总裁扈洪升对该体系做了深度解读,他指出,高新兴作为首个将智慧执法管理平台和智能办案平台打通、融合的企业,建立并打通了“智能执法办案”和“智慧监督管理”两大命脉,实现对传统执法业务流程的集约化再造。

1562203153290027450.jpg

  整个体系以“55423”为设计思路。“55423”第一个“5”是指执法流程全贯通、执法业务全覆盖、执法全要素数字化、执法全环节智能化、执法全场景规范化五个全面;第二个“5”是指减负、增效、提能、规范、决策支持五项建设成效;“4”是指服务流、业务流、数据流、监督流四流合一;“2”是指执法办案平台、智慧执法管理平台两平台;“3”是指办案中心、案卷中心、物证中心三中心。

  高新兴智慧执法体系通过建立智能服务、智能应用、知识沉淀等面向基层民警的情景式服务提升警情处置、案件办理的智能化水平,实现信息资源集约化、业务流程协同化。将执法工作的执法场所、在外执法、涉案财物、电子卷宗、移交起诉、庭审判决、执法公开、行政诉讼复议等所有工作环节和相关地点、物品纳入闭环监督管理体系,做到有警必复、有案必受、有错必纠、有问必查。

  该体系有四大突出亮点——体系化、智能化、精细化和服务化。

  “体系化”,即高新兴是业内首家将智慧执法管理平台和智能办案平台打通、融合的企业,建立并打通了“智慧执法办案”和“智慧监督管理”两大命脉,实现对传统执法业务的集约化再造,实现执法流程全贯通和执法业务全覆盖,达到执法全环节、全场景规范化。

  “智能化”,即通过AI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,建立智能服务、智能应用、知识沉淀等面向基层民警的情景式服务,来提升警情处置、案件办理的智能化水平。

  “精细化”,即整个体系包含了600多个精细化监督点,上千个流程,并可根据不同省、市、区县、派出所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流程;对同一执法环节,不同地方有所差异的流程可以并存,互不干扰。在系统中满足各个派出所的差异化、个性化需求,又可通过业务和数据的融合实现数据全部统一归口。

  “服务化”,即高新兴智慧执法体系是业界第一个基于微服务、云技算框架实现的执法体系化产品,分层、解耦、服务、开放,打造执法生态,支持可持续发展。

1562203173499042343.png

  扈洪升指出,高新兴智慧执法体系从设立之初,便考虑到从规范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着手,进而规范全过程执法行为、理顺全流程执法机制、落实全环节执法监管,切实提高执法办案质量,解决警力不足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,为公安办案减负、增效、提能。

  依托于十余年扎根公安行业,对公安业务的深刻理解,以及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沉淀,高新兴集团公安产品和方案已在全国20个省、超过400个地市级项目中使用。在山东省公安厅以及各个地级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公安部也在全国推广山东经验,山东新闻联播专题播发了山东做法,山东公安由此被誉为全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“领头羊”。扈洪升表示,高新兴将始终秉承“更安全 更智慧 更美好”的企业使命,深耕公共安全领域,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公安行业提供新应用新手段,助力执法部门构筑起执法全方位智能化监督新模式。

  近几年,高新兴智慧执法体系建设已得到各省、市公安机关的一致认可。

  下面以深圳公安建设情况为例,详细剖析高新兴智慧执法体系的亮点及实际应用成果:

  2018年之前,深圳公安执法信息化系统整体存在“统筹能力不强、管理手段不先进、烟囱割据、共享不足、开放不够、监督分散”的问题,已经严重困扰和制约公安执法管理工作的开展。为此,深圳市公安局决定以执法闭环管理系统(简称“深警平台”)为主干道,打造一条“智慧执法的信息高速公路”,实现全量执法活动的全覆盖、全贯通,形成一个完整的“执法生态体系”。各警种、分局都要围绕这个体系开展工作,通过精细化的顶层设计,辅以科技信息化手段,实现执法规范化管理,实现警队跨越式发展,最终倒逼体制机制改革,形成科技引领的新型警务模式。深圳市公安局执法闭环管理系统充分引进先进的技术理念,依托智能执法闭环管理系统为主航道,以“分层解耦,打通底座,模块应用”为设计思路,以执法生态圈建设为抓手,以管理与服务为宗旨,重点打造办案、案卷、物证“三中心”建设,以警、人、案、物、场、卷“六要素”监督管理为核心,实现六类要素信息的动态轨迹全记录、可回溯式管理,形成全流程、全要素、全方位闭环式监督管理的新型执法生态体系。

  深圳市公安局经过半年时间的应用,已显著颠覆陈旧的警务工作模式,具体表现在:

  (一)百川归海,统一警情入口

  强化工作即采集的理念,将110警情、自接警情、重大事件处置、治安管理、数据模型运算等各种警务工作中获取的违法行为,通过指挥中台全口径录入,自动纳入智能办案平台流转,从技术上有效解决警情体外循环问题。

  通过警情统一归口管理,110刑事治安警情占总警情的比例从86%下降至54%,主动警务、全量执法格局初步成型。执法闭环和社区警务两大平台犹如长江和黄河,汇聚百川,源源不断流入大数据海洋,所有执法执勤工作纳入闭环管理,同时也解决了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问题。

  (二)数据铁笼,执法全过程管理

  坚持阳光执法、规范执法,构建执法风险预警体系,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和事中管理。从接处警分流到案件移诉、执法公开,共设立43类137个执法风险管理点,运用智能语义分析、实时规则引擎等技术,按照风险高低进行分级提醒,将案件办理的每个阶段、每个步骤都置于平台的监管之下,从源头上防范执法风险隐患。

  通过机器学习建立阻断执法机制,例如:从执法数量、效率和质量等多个维度对执法数据建模分析,在数据展示中执法风险、工作方向和管理重点,逐步建立民警的执法足印档案。全记录、可回溯的数据铁笼,率先实现了对执法程序和执法实体的双重监督,平台运行不到一年,已发送各类警示信20余万条,避免程序超期1000余次,证据瑕疵2000余份,行政处罚不当230余份,有效避免执法问题的发生 。

  (三)打造AI+智能化办案

  以减负、增效为目标,不断释放“AI+新警务”建设红利,实现执法办案“免查询、减录入、少跑腿”。创新因事授权,前置授权大数据应用模式,民警在制作笔录、录入信息等工作中,自动对接大数据平台,将嫌疑人的基础档案、网上网下轨迹和关联关系自动推送给办案民警,降低人工查询研判的强度;对接20多个侦查办案业务系统,打通涉案物品价格鉴定、押解犯罪嫌疑人乘机、技网手段审批、刑事勘查鉴定等业务断点环节,每年民警可少跑腿5000余次,节省10万余小时,直接节约成本200余万元。

  (四)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三大中心

  依托执法办案、涉案财物管理和案件管理“三个中心”,实行“侦审诉”一站式管理、一体化运作,改变基层办案能力不足的现状,让所有执法活动都有据可查、可回溯式管理。同时,以警情编号为关联,将案件信息与4G执法记录仪、办案区视频、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关联整合,实现线上线下结合。以宝安执法办案中心为例,自去年3月运行以来,入区人员打击处理率为100%,为派出所减负分流10.5%的违法犯罪嫌疑人。

  同时深圳公安局的执法办案效率、执法管理效能以及智能服务水平均也得到了较大提升。仅以减负为例,在杜绝数据重复录入的基础上,系统对接各类需要民警原先人工对接的系统,大幅度降低民警工作负担。以价格鉴定为例,半年时间系统执行了4000多个网上价格鉴定(截止6月3日),减少民警价格鉴定跑路10000余次(每次鉴定原先需要2.5次跑价格鉴定中心),节省警力5000人天(按每次来回4小时计算),节省资金400多万元(每个鉴定1000元),取得了良好的减负效果。其它如监管数据推送36746次,回推20407次,成倍降低民警的工作负担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、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