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业界

“科学精神中国行”聚焦中国的科研创新和学术诚信

业界 2019-04-28 15:53:16

来源:新浪科技   责任编辑:李琦

导语

近年来,中国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,科技论文的数量自2016年起已经跃居世界首位,质量也在不断提升,但与此同时,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问题日益突出,近年来不断有重大科研不端事件爆发,成为影响科研氛围、困扰中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因素。

 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,在当前中国创建“双一流”高校和建设科研强国的背景下,如何推动高校、科研机构、学术期刊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,推动负责任的科研行为,加大舆论监督力度,提升科研诚信教育,完善学术评价体系,健全学术诚信体系,值得各方深入探讨。

  适逢“赛先生”诞生100周年,国内学术媒体领先品牌“知识分子”和“赛先生”发起并主办“科学精神中国行”,倾心打造成为年度重大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。4月27日,“科学精神中国行”走进浙江大学,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、大学校长,聚焦“中国的科研创新和学术诚信”。此次活动得到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、浙江大学研究生院、浙江大学出版社、科学+以及“意得辑”等单位的支持。

 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前所长周忠和主持当天的活动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主任、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朱邦芬,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教授,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生物系教授John Schrock以及郑州大学特聘教授、Energy & Enviornmental Materials主编邵国胜分别发表主旨演讲。

  严建华教授以浙江大学为例,阐述了一流高校的一流学科体系建设,以及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体系。浙江大学近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可圈可点,仅2018年该校科研人员就以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CNS三大期刊(《细胞》、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)及子刊发表论文37篇,在海内外顶尖人才招募以及高水平国际合作等方面均排在全国前列。2018年,浙江大学还启动实施了“创新2030计划”及首个专项“双脑计划”,在重视科研创新的同时,浙江大学还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,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全国首部研究生学术规范,开设科学道德相关公共素质课,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。

  杨卫教授的报告主题是“诚信好转,伦理堪忧”,主要回顾了历年中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,以及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科学界在整肃学术诚信上所作出的努力,同时他探讨了中国科研伦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。

  朱邦芬教授的演讲主题是“回归科学的真谛,坚持学术诚信”,回顾了我国在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的众多成果,同时探讨中国的科学精神以及如何使其在中国扎根。Schrock教授介绍了不同社会文化下,科学的共性。邵国胜教授则通过具体的实例,介绍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对学术诚信的评估。

  全球领先的学术服务提供商Editage(意得辑)近期发布了的《2018全球科研作者调查报告》总结了学术作者对学术发表等话题的看法。该报告覆盖了100多个国家近 7000 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,数据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并不知道“如果没有注明引用的论文,自己重新表述同行的观点”或“不使用引号,直接逐字引用”均构成抄袭。让受访者更困惑的是“自我抄袭”。多数人认为无论引用与否,从自己以前发表的研究中复制粘贴不算抄袭。有些科研人员尊重领导,把领导的名字加到论文作者里,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学术出版伦理。研究结果表明作者需要更多的科研道德教育。比如,如何判断抄袭和其他道德违规行为,期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对道德问题的错误理解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。科研人员应在初入科研界时就及早了解相关道德规和机构,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对症下药。

  对话环节的主题是“中国科研诚信的破与立”,此前进行主旨演讲的嘉宾参与讨论。他们围绕学术诚信对科研创新的影响,如何从制度上确保科研人员的诚信,如何避免大规模撤稿事件今后再次发生,以及在中国基础科学快速发展下,如何提高我们在科研诚信以及科研伦理上的建设等话题。

  100年前,“赛先生”在中国诞生,在弘扬科学精神,传播最新科学思想,构建新型科学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我们在科研诚信教育、营造创新文化、弘扬求是精神、推动科研诚信教育植根学术文化上有所帮助。“科学精神中国行”也将励志于为科学与社会搭建跨界沟通的桥梁,让科学走近青年学子,走向社会大众。

  关于 “科学精神中国行”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、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