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IT > 科学

钢铁和宝石 居然都是“溶液”?!

科学 2019-06-21 09:27:58

来源:科学大院   责任编辑:李琦

导语

提到溶液,你的大脑里浮现的是什么?一杯食盐水?一瓶饮料?还是一罐可乐?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液体。

  不过,如果告诉你,钢铁和宝石也是“溶液”,你会相信吗?真的,它们确实是“溶液”,只不过是“固体溶液”。

  固溶体是怎么形成的?

  只要两种固体间达到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混合,它们也能形成“溶液”。这种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的固体混合物称作固体溶液,简称固溶体。固溶体这个名字起得很形象,我们可以将固溶体理解为一种固体溶质溶解在另一种固体溶液当中。那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?

  首先,像金属、金属氧化物、陶瓷这类物质都是以晶体形式存在的,所谓晶体就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或分子,以一种有规律的、整齐的方式堆砌在一起所形成的物质。

晶体的微观结构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晶体的微观结构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当所有参与堆砌的组分只是一种单质或者是一种化合物的时候,该晶体就是纯净物。如果这时候有另外一种物质参与进来,占据了原有原子所在位置,并且不破坏原有的结构,那这就是固溶体。原来的组分就相当于溶剂,外来的组分就相当于溶质。

固溶体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固溶体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和溶液一样,固溶体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也是存在溶解度的。当一个较大的原子取代原有的原子,由于空间有限,它会挤压周围的原子;当一个较小的原子取代原有的原子,周围的原子就会朝里面压缩。无论是挤压还是压缩,都会产生一个应力场,造成晶格结构偏离原有的状态,这时我们就说晶体结构发生畸变了。

  外来原子占据的位置越多,晶体畸变越严重,当溶质原子达到一定数量时,它就无法再稳定地存在于晶体结构中,最终以另一种状态析出,形成第二相。这个过程就好比往水中加盐,加入的盐比较少,盐就能全部溶解,如果一直不停地加,盐就会从水中析出,沉淀在水底。

晶体结构变形(图片来源:http://ptr.chaoxing.com/nodedetailcontroller/visitnodedetail?knowledgeId=3511914)

  晶体结构变形

  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很多,包括元素价态、原子尺寸、晶体结构等物理化学因素,两者的性质越是接近,溶解度就越大,甚至可以相互无限溶解,就如同水和酒精能够任意比例相互溶解;如果两者性质相差太大,就无法形成固溶体,就如同水和油互不相溶。

  钢铁:应用最广泛的固溶体

  合金是一种很常见的材料,很多合金都是固溶体,比如黄铜是铜和锌的固溶体,白铜是铜和镍的固溶体,钢铁是铁和碳的固溶体。而其中钢铁则是其中应用得最多一种合金。

  钢铁虽然也是固溶体,但是和前面所述的那种固溶体的类型却不太相同。首先,我们得知道,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有多种,但是因为把原子可以看作是一颗均匀半径的球体,在它们堆积形成晶体之后,原子与原子之间无论如何都会有间隙存在,也就是存在原子无法占据空间。

晶体原子不同堆积方式及其间隙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晶体原子不同堆积方式及其间隙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可以看出,晶体中原子间隙空间都比较窄,如果外来的原子半径足够小,那么它就有机会挤进这个狭小的空间,并在间隙中稳定地存在,与溶剂原子形成固溶体,这种类型的固溶体叫做间隙固溶体。而前面所说的通过取代溶剂原子位置形成的固溶体叫做置换固溶体。钢铁就是小个头的“碳”原子挤进大个头的“铁”原子之间形成的间隙固溶体。所以我们也经常称钢铁为铁碳合金。

碳原子进入铁原子的间隙形成间隙固溶体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碳原子进入铁原子的间隙形成间隙固溶体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
  从图片中不难看出,碳原子虽然成功进入了间隙位置,仍然会对周围的铁原子造成挤压,所以间隙固溶体都是溶解度有限的固溶体。含碳量在0.021%~2.11%的铁碳合金是钢,含碳量在2.11%~6.69%的铁碳合金是铸铁,当含碳量小于0.021%时,我们就说它符合工业纯铁的标准了。而含碳量大于6.69%的铁碳合金脆性太大,基本没有用处。

  我们知道晶体是原子或分子整齐堆积形成的固体,然而,总有那么一些原子不会老老实实听话,排列时没有对齐,形成一维的缺陷,这种缺陷称为位错。当金属承受外力时,位错会移动,使得金属拉伸、变长,最终断裂。形成固溶体之后,杂质原子会阻碍位错的移动,从而减少金属发生的形变,提高钢铁的强度,这就是固溶体的固溶强化作用。这也是工业上常使用钢而不使用纯铁的原因。

  固溶体也是奢侈品!

  钻石、红宝石、蓝宝石、祖母绿、金绿猫眼被认为是世界五大珍贵宝石,是市场上昂贵的奢侈品。不过,它们其实也是固体溶液。

  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氧化铝Al2O3的晶体,但是纯净的氧化铝是无色的,若溶解了微量铬元素,它就会显现红色,这就是红宝石;若溶解了微量的铁元素、钛元素而呈现蓝色或者其他颜色,这就是蓝宝石。这就如同无色的纯净水,加入铜离子显现蓝色,加入亚铁离子显现淡黄色一样。

蓝宝石和红宝石(图源:veer图库)

  蓝宝石和红宝石(图源:veer图库)

  无处不在 无所不能

  有一种钴酸锂的物质,它的分子式是LiCoO2,当分子中每脱去一个锂离子的时候,就会有相应的一个钴Co从三价氧化成四价,这时可以认为是四价的Co4+取代了三价的Co3+所形成的固溶体。而在钴Co氧化的过程中会释放一个电子,我们在用一根导线把释放的电子与另一种材料连接,就可以构成电池,形成电流,这就是手机常用的锂离子电池。

锂电池(图片来源:veer图库)

  锂电池(图片来源:veer图库)

  纯净水是电的绝缘体,溶解了食盐以后可以拥有良好的导电性能。同样的,固溶体也能拥有和纯净晶体不一样的电学性能。在半导体工业中,最常用的是硅元素,这种半导体的电阻比较大,往往需要加入不同价态的元素形成固溶体。硅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,会与周围的硅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。当加入高价元素,比如磷元素,形成共价键后磷原子外面会多出一个电子,这个电子容易激发变成自由电子,这种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;当加入低价元素,如硼元素,硼原子会因为缺少一个电子在外层留下一个空位,这种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。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互接触,就形成了P-N结,它是光伏发电、发光二极管、三极管的物理基础。

P-N结的结构示意图(图片来源:维基百科)

  P-N结的结构示意图(图片来源:维基百科)

太阳能发电阵列(图片来源:http://www.gov.cn/jrzg/2011-07/06/content_1900489.htm)

  太阳能发电阵列

  很多点火装置之所以能点火,都离不开一种叫压电陶瓷的功劳,它是由锆酸铅PbZrO3和钛酸铅PbTiO3固溶形成的一种固溶体,是一类具有压电效应的陶瓷。所谓压电效应,就是给材料施加一个外力,它会在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,用力压一压,就会有电产生,是不是很神奇呢。

 给压电材料施加外力,它会在表面产生电荷(图片来源:阎瑾瑜。压电效应及其在材料方面的应用。数字技术与应用,2011(01):100-101。)

  给压电材料施加外力,它会在表面产生电荷(图片来源:阎瑾瑜。压电效应及其在材料方面的应用。数字技术与应用,2011(01):100-101。)

 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,主要是和晶体内部的电偶极子的取向有关。由于晶体在没有外力时,电偶极子排列呈无序状态,各部分的电场相互抵消,对外不显电性;在外力作用下,电偶极子被迫朝同一方向排列,最终使得表面带电。

打火机的点火装置使用了压电陶瓷(图片来源:veer图库)

  打火机的点火装置使用了压电陶瓷(图片来源:veer图库)

  没想到吧?固体溶液简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啊!如果下次有小伙伴问起你,打火机的原理、为什么宝石有各种不同的颜色、太阳能发电是因为什么?就把这篇推送发给他吧!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、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。
Top